Saturday, October 19, 2013

攒人品,写经历 (NSC, 1

发信人: QQQ (QQQ), 信区: Immigration
标  题: 攒人品,写经历 (NSC, 1-A, 追加pp, RFE, 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19 20:03:42 2013, 美东)

前几天 NSC EB1A RFE PP 刚批的,背景见下面这个帖子。这个板上的主要财富都是大
家贡献的经验,一直潜水,受益良多。把这一年来的简单经历写一下,希望对后来人有
所帮助。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Immigration/33062483.html

有几个跟我们差不多同时(2004)到美国来的大学同学,07/08年左右在周围人的点拨
下file的NIW,一两年前都拿到卡了。我们后知后觉,那个时候还天天忙着做实验/写程
序/发文章,连NIW/EB1是啥东西都不知道,错过了大好机会。这大概就是所谓独学而无
友,则孤陋而寡闻。

真正开始琢磨EB1大概是去年9月份,这之前主要的准备也就是平时不断review一些文章
。按照板上最常见的套路,先联系刘张二位大律师。刘说他没有办法评估我的条件,估
计一直是做生物化学口高引用的case吧。张说“I think that you are good to apply
for an EB-1(a)”。那个时候正好张到处巡回演讲,我就跑到他们硅谷office看了看
。感觉律师人还算厚道:一是没有建议我EB1A-NIW一起搞,二也没建议485一起file。
另外感觉这个人也是个工作狂。所以很快签了,张律师说亲自操刀我的case。平时都是
跟一个助理联系,后来也了解到他们有专门的文秘,有做QA的比较资深的律师,其实是
一个班子在做。

其实对律师这个事情我也没有抱太高期望。5000块也就是bill两天的工作量,我们bill
客户5000块其实也不出啥活儿。如果真的指望律师如何给你深挖亮点精心包装,那你只
能找事业还没上正轨还在树牌子的新手(那个时候做生意是赔钱的)。生意做大了的,
都是流水作业了。但是因为人家见得case多了,也要顾惜声誉,所以基本质量还是有保
障的。整个跟律师打交道过程中,他们回复都非常及时,发过去的东西,一般两三天就
改好发回来了。我自己觉得英文写作还是比较强的,博士时候老板就说我写的东西看不
出是非英语母语的人写的,律师也说我起草的推荐信写得好。但是我写的时候觉得语言
上比较生硬牵强吃不准的的地方,还真的被他们找出来润色好了。

经过的人都知道,这个过程中最耗时的就是写推荐信。我没有找现在和以前的老板,但
是找了很多跟老板有关系的人。大部分人以前打过一点交道,知道我的工作,所以都还
比较爽快。Review攒得时间比较长了,前面这两年很多周末和晚上时间都在审文章。去
年年底的时候一个杂志毫无征兆的发给我一个 Outstanding Reviewer Award,我去问
杂志秘书有多少人拿,他说他们pool里面的1500个reviewer发了9个。我想一方面我给
他们review文章数量比较多,而且每篇都很仔细。另外以前有一次一篇文章我建议据稿
,给了充分的理由;另外两个审稿人做老好人放过了。负责的编辑把那篇文章放过了,
我就给主编写信抗议,说责任编辑不应该只是count votes。主编说编辑的结论他也不
好插手,但是同意我的观点。有可能主编因为这个事情给我发的奖。以前有个学校的研
究生,我毕业的时候大概开题,做的题目跟我相似,找我讨经验。我发过几封比较长的
email详细跟她解释。他们后来的文章/学位论文/研究报告引了我大概十几次。我一共
就百十个独立引用,所以这十几次还是占一个比较大的比例的。我找她老板写推荐信也
很爽快,有很多地方还把我原来吹的给加强了一下。

罗嗦半天,我的主要意思还是EB1A这个事情,其实是多年踏实工作与人为善的一个积累。

四月file 140,7月pp,拿到了RFE。我的感觉就是RFE就像投文章拿到的major
revision。IO觉得case不算outstanding,但是也不是一无是处,就再折腾你一次。当
然对心理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就写到这里吧。希望大家都好运。
买了250个包子(还没有到)。先发原来那个求祝福贴欠的,再发这个贴的,发完为止。

--

※ 来源:·WWW 未名空间站 海外: mitbbs.com 中国: mitbbs.cn·[FROM: 50.]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Immigration/33074087.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