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qicheji (阿J),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武昌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29 12:37:39 2014, 美东)
看《武昌城》是一个意外。
《武昌城》在书架里放了很久,是和王安忆的《天香》一起从网上买的。丈母娘来帮忙
看六个月大的孩子,闲下来的时候常常觉得无聊,看我书架上那么多书,便会问我要几
本闲书看看。我很想告诉她我的书她看不懂,可是怕背上小气的罪名,于是就从当当上
买了两本小说给她。心想方方、王安忆和她的年纪相仿,小说的故事又讲得很清楚,语
言在同代作家里面相对也不错,没有某些男作家喜欢用的少儿不宜词汇。丈母娘一看《
天香》讲的是上海,《武昌城》讲得是武汉,就决定先看《天香》,毕竟上海她去过。
不过没想到丈母娘的阅读速度实在慢,看完《天香》的时候孩子都已经两岁了。《武昌
城》就这样一直躺在某个角落里,我都几乎忘记了它的存在。
前几天和孩子玩,突然他说了一句《武昌城》,我当时就愣住了,顺着他的眼神一看,
看到了那本书,原来孩子已经认识了书脊上的三个字。下面是什么,阿爸,他问。我说
,方方著,方方奶奶是爸爸以前很喜欢的作家。
于是我就把书从书架上拿了下来。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最近有点看不上全是图画的书,
嚷嚷着说要看“复杂的书”,我就给他念了一段,然后,在哄他睡觉之后一口气看完了
《武昌城》。
看完《武昌城》不是一个意外。
喜欢方方是从中学开始的,最初是《祖父在父亲心中》,然后回溯看了《风景》和《桃
花灿烂》。有人说在中国文学中很少看到能动人心的作品,我想这是一个伪命题。不同
阶段不同年龄的人心是不同的,至少中学的我看到《桃花灿烂》会唏嘘感慨,到大学时
重读《祖父在父亲心中》依然会感动。在初二时看《红与黑》就没特别的感觉,只是对
通奸这一情节感到有趣;到高中毕业时再看《红与黑》就觉得很震撼,而前几年再看的
时候,更多的在关注它的结构,心动的感觉,反而是被理性替代了。
在看《武昌城》之前,我已经有10来年没有看方方了,不看,是因为不想影响她在我心
中的地位。大约五年前看了贾平凹的新作,顿时觉得那个让中学时代的我激动的作家已
经消失了。我不想方方也如此消失,而之所以有这样的预感,是因为她的《乌泥湖年谱
》让我有点失望。而从《乌泥湖年谱》到《武昌城》,对我来说横着的是一个青年老去
口味变得挑剔的10年时光。
不过,《武昌城》还是感动了我,或者说我依然是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武昌城》讲
述的是1926年北伐战争时叶挺独立团攻打武昌城的故事,从结构上讲不能算是一个严格
的长篇,而是两个中篇的结合。方方从《攻城篇》和《守城篇》两个角度来讲述故事,
两个故事互相呼应,又独自成篇,让这场战争显得更加的立体。但是,战争本身不是故
事的重点,叶挺和刘玉春只是偶尔出现的配角。方方把笔墨留给了小人物。
从小人物身上很容易发现自己。《攻城篇》的第一个小人物叫梁克斯,学生。满腔热血
从武汉跑到广州,为了加入北伐军,还改了自己的名字——克斯就是马克思+恩格斯。
在北伐军攻打武昌城的当晚,他一定要加入敢死队,被拒绝后阴差阳错地还是入选了,
然后在没有开过一枪的情况下直接在攻城时从云梯上摔了下来断了双腿。为了营救他,
牺牲了好多人。以至于最后叶挺拿枪指着连长的脑袋说,再去救人就毙了你。在攻入武
昌后,梁克斯被发现安然地坐在城门下归去了。第二个小人物叫做罗以南,也是学生,
一个见血就晕的学生,看到军阀屠杀了自己的同学后决意找个地方做和尚,结果在路上
遇到了梁克斯,一起加入了北伐军,负责宣传。他一直是个胆小怕事的人,甚至多次被
女护士嘲笑,但是在梁克斯负伤被困在城楼下时,他脑子里没有别的念头,就是要救出
朋友。对罗以南来说,战争也好,正义也好,全然与他无关,但是朋友的死生,是一个
人必须介意的。友情让他变得勇敢,不过他还是不想做英雄。北伐军攻下武昌,罗以南
想到的只是离开。
《守城篇》也有两个小人物。第一个叫马维甫,军人,守着城门。从汀泗桥大败逃回武
昌后,他就知道武昌城是守不住的。在守武昌城的一个多月中,亲眼目睹了百姓的悲惨
生活和其他士兵的野蛮,马维甫的良心想让他打开城门让北伐军进来。但是他的良心一
半属于百姓,一半属于军人。对于一个人来说,对于一个军人来说,背叛意味着对自我
的否定。在各种煎熬之后,他终于选择开城;而在大家欢庆胜利的时候,他没有去向唐
生智邀功,而是纵身一跃,跳下了自己守卫了多日的大东门。第二个小人物叫陈明武,
学生,梁和罗的同学。身为热血青年的他先是靠着几个女人才逃脱了军阀的追捕,再是
因为母亲和同学的遭遇而低沉,在重新振作之后,他和几个同学极力游说守城的军人开
城门。不过,他一个人都保护不了。爱他的女生在投井的时候他不在,他的母亲失踪的
时候他不在,最后他受托护送三个人出城,走丢了两个其中死了一个。
我无意去揣摩各个角色的意义,当马维甫跳下城墙的瞬间,不知怎的就想起了《九三年
》。此次战役过后,武昌城墙被拆,从此武昌无城。当看到“从此武昌无成城”这六个
字结尾时,我想象方方这样有着一座城市的作家是幸运的。方方有武汉,张爱玲有上海
,帕慕克有伊斯坦布尔,一个作家以一生之力讲述着一个城市的故事,这何尝不是一件
让人感动的事情。而我,从杭州到北京,从旧金山到香港,什么时候可以像西西那样有
一座《我城》……
--
※ 来源:·WWW 未名空间站 网址:mitbbs.com 移动:在应用商店搜索未名空间·[FROM: 203.]
Friday, August 29, 2014
《武昌城》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