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obrasq (学无止境), 信区: Immigration
标 题: DIY TSC EB1A 140 + PP 10天获批(含励志经验分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31 14:47:13 2013, 美东)
12/14 e-filing
12/20 收到 email 说 RD 是12/19
此后状态一直是 acceptance。
今天一大早起床发现TSC昨晚(12/30)发来的email说approved了,PD为 12/16。
机电专业(mechatronics)
2007年以来,期刊及会议录发文22篇(13篇一作,8篇二作,1篇三作)
34次引用,其中22次为独立引用(Google Scholar)
书1本(二作,全书)
专利1个
审稿23篇
以下为经验分享。为了节省大家时间,我先把通用经验写出来,以后有时间再细谈不可
复制的个人特殊经验。
首先要感谢LD长达10年的不懈敦促和鼓励。其次要感谢本版所有热心人的经验分享。
通用经验
1. 请律师还是DIY
建议先找几个律师免费评估。版上的这些律师都很热心,回复也很快。最好电话谈谈。
如果律师“面”有难色(我就是此类),说明你的情况很棘手,虽然律师不会拒绝,但
是你可以考虑DIY了。由于我的专业不热,引用率低,没有大奖,书12月才出版,专利
没有商业化,律师的初步评估让我感到很沮丧。我选择了DIY,因为第一,最有条件和
动力在自己身上找闪光点的是自己;第二,最了解自己的也是自己。
如果把申请EB1A比作采矿的话,律师就是拥有长期成功探矿和采矿经验及先进设备的国
际集团;而你自己则是一个只有一个破镐,一个破筛,从祖上传说中得知村里后山可能
有金矿,靠看太阳和星星来定方位,根据神话故事来断定后山地质年龄和结构的本土砖
家。
像我这种只在小河床里埋着些许小沙金的情况,说实话国际矿业集团也很为难。投入大
,风险又大,又不忍拒绝。而我自己则可以在没有任何负担的情况下,拿个破筛到河边
慢慢筛,犯懒了,就休息休息。找到了一粒小沙金,用显微镜放大一下,或说形状是世
界独一无二;或说上面似乎刻有比玛雅人末世预言还准的原子甲骨文。然后接着找下一
粒...
下面的第5点也会提到请律师的一个决定因素。
2. PP 还是非 PP
有一位网友回复的好“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LD说“早点办了吧!”
3. 从哪开始
也许是我考古不够细致,也许是我孤陋寡闻,我直接从写推荐信开始入手,走了很多弯
路。
正确的步骤应该是从定位你的专业方向开始。
所谓纲举目张,申请资料的纲很重要,它决定了推荐信怎么写,申请信怎么组织。很多
人看到这里可能会笑我了。没错,专业方向清晰明了的人不需要这么麻烦,但是别忘了
在城乡结合处还有很多专业方向语焉不详的游民。而且为了让你发文的期刊排名好看,
往往需要缩小“定义域”,这就更需要花一番心思了。工程类的读者应该明白我在说什
么。
所以首先就到http://wokinfo.com(可在教育网免费注册帐号)或者http://www.scimagojr.com 查查你发文期刊所属专业方向及专业方向内排名。很多期刊分属多种专业方向,而且在每种专业方向的排名不一样。我到了申请信写到后半部分才进行这一步,然后发现我发文的一个期刊在某一个方向上排名第一,结果我前面写的大量说辞全部重写,推荐信也重写。
我之所以推荐http://wokinfo.com,是因为它分的专业方向对我很有利。
4. 如何定专业方向
前面已经提到了,专业方向应该先根据期刊排名数据库的最佳结果来定。这里还存在有
两个问题。第一,如果是跨学科专业怎么选?第二,如果排名数据库没有对口的研究方
向的排名怎么办?
这两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很久很久。
关于第一个问题。起初我选择 mechatronics。LD说这个在美国不热,很少听说,IO一
看这么冷的名字,可能会想对美国没啥用。于是我开始考虑分拆。一开是我是根据自己
的直觉分拆,觉得很不错。等写到申请信后面要列期刊排名了,发现分的不伦不类,而
且排名也不佳。最后根据排名数据库的资料在电子类选了个排名好的方向。但对于机械
类,仍然没找到好方向,这就引出了上面提到的第二个问题。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花了很多时间在各种期刊排名数据库中找关于机械类的有利方向,
始终没找到。最后我干脆将http://wokinfo.com列的一百多个机械工程类期刊排名表打印出来,然后用彩笔把与我发文期刊标题和内容类似的期刊全部划上,然后在原排名表旁边手工再细分排名。这样我发文期刊的排名就到第一了。这个我承认有点剑走偏锋了,我当时担心会招来 RFE 要求解释为什么仅凭期刊名字就划分方向了。需要说明的一点是http://wokinfo.com的期刊排名列表用的是期刊名字的缩写,为了不招来 RFE,我特地做了一张全称和缩写的对照表。可能所有期刊的名字本身还都很详细,而且我最后选择的方向名字在这些期刊名中都有出现,所以最后没招来 RFE。
5. 尽信模板则不如无模板
请大家不要误会这个小标题。没有模板和经验分享(祖上关于村里后山金矿的传说以及
关于后山来历的神话故事),我大概现在还处在抱怨雇主对我不公平可我又不能说狠话
的伤肝伤脾状态。
但是我要强调的是,模板和经验只能领你入门,而且帮你完成80%的工作,还有20%的工
作需要你根据自身的情况发挥你的“特殊人才”来完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模板和经验分享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一定要从模板和经验中抽取出思想和主义来,
然后用思想和主义武装自己来完成剩下的20%工作。这20%很可能是决定成败的部分。如
果你对自己完成这20%没信心,你可以考虑找律师了。
曾经有一到两周的时间,我一味的研读模板和经验,越读越找不到我要的答案。最后掩
卷沉思,回想主旨大意,然后就有了上面分享的第 4 点。
6. 美国利益是关键
已经有很多经验谈到这点了。既然申请的目标是美国绿卡,最有说服力的当然是你跟美
国利益的密切关系。所以,能找到美国利益的代言人为你美言几句,那是胜过千言万语
。我自己无心插柳结识了一位美国陆军研究人员,一起写论文和书。我相信他的推荐信
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另外,我认识的一个朋友说他的申请获批是因为有一封来自美国
能源部的推荐信。
所以我建议论文和引用数装不满一箩筐的读者可以多花些心思结交美国利益代言人。在
各种会议和研讨会上这些人应该不少。除了跟炸药奖得主级别的教授套瓷以外,和这些
美国利益代言人套瓷的效果会更让你意想不到。
7. 重要思想和主义
我个人受益最深的文章是 ilovescu (flyfly2) 写的“EB1A I-140: 一条龙教你如何博
取IO的眼球”。该文章被收录在精华区的“I-140 杂项”的第60篇。
文中提到的要点(“简洁美观”,“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挥刀断臂”,“软硬
兼施”,“表格”)都在我的申请中得到了认真贯彻并且最后真的应验了。我的申请信
简洁得非常骨感。总共10页多一点点。
接下来我想强调一下所谓的 totality 。
很多经验都是谈论你在 I am an alien of extraordinary ability 部分 claim 的几
项加起来的 totality。我想分享的是不要忘了还有顶层 claim 中的其他两项:I will
continue to work in the area of extraordinary abi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ontribute to its advancement,以及 My continuous stay will
substantially benefit the United States。这两项被卡壳的屡见不鲜。
我在工业界就职,所以 employment letter 是证明你会继续在自己领域内奋进的最好
材料。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会问,我申请绿卡就说明我跟雇主关系不太好了,我还自
投罗网要 employment letter 干吗?请注意, employment letter 是你的权利,而且
用途很广,不一定是用来申请绿卡,稍加掩饰,就可以不打草惊蛇的获得。我一开始愚
蠢的请 HR 写一封巨细无遗的信(各位看官引以为戒),结果引起高度怀疑和 HR 的盘
问(他们一定发觉了我的意图然后通知了我的上司)。后来我纠正说给父母申请旅游签
证用(我推荐使用的方法),你们随便写,慢慢写。后来 HR 写了一封寥寥数字的类似
于此人还健在的证明信。我要说的是,这就足够了。剩下的就是用你的巨额工资单来证
明你的强大存在,同时在你的 CV 中大书特书你在工作中的丰功伟绩和宏图展望,再辅
以公司的背景介绍。另外,有一封推荐信我特意写的是对我就职的领域的吹捧。
关于证明你会继续造福美国,我就简单引用几封推荐信中的几段原文。所以在酝酿推荐
信时,其中的两三封中就要注意借美国专家的口来为此处埋附笔。比如业界面临的诸项
挑战,非此牛人不可解决。此牛业已取得的成果其实就是美国政府意欲重振旗鼓的有利
工具,此牛稍适改进,就可帮美国夺回盟主地位。吹不死,就往死里吹。
8. 用事实和细节说话
必须得承认,这是不容易做到的。尤其是当你写到第三篇推荐信的时候,你除了想吐,
似乎已经没有别的了。但是,请记住,不是玩笑话,“吐阿吐阿就习惯了”。上面的第
7 点最后我提到了怎么把推荐信写的多元化。
我在推荐信和申请信中没有用任何“top young talent”之类的主观评价。而是用细节
和事实说话。比如,“能在电子和机械两大领域都取得如此建树的人,我没见过”,“
他所开创的符号求导为前提,连续性方程为形式,约束方程为嵌入式自检验的设计方法
,以及基于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和数值微分的仿真方法完爆传统的手工试探纠错法”。
一开始我担心写的太专业细致会招不测,结果恰恰相反。被“top young scientist”
折磨得不行了的 IO 似乎更喜欢直接忽略他/她们专业承受力的细节描述。你看看 CSI
美剧和 Inception 电影中排山倒海的专业术语就知道老美有多么喜欢专业级的作品了
。其实换一个角度,如果我收到一篇充满术语的文章,我会认为作者是把我当成业界专
家才会对我拽文,于是自豪感和受尊重感徒然而生。当然,凡是有个度,通篇之乎者也
我也不保证后果如何了。
--
※ 来源:·WWW 未名空间站 海外: mitbbs.com 中国: mitbbs.cn·[FROM: 144.]
Thursday, May 29, 2014
DIY TSC EB1A 140 + PP 10天获批(含励志经验分享)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