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qqzj (小车车), 信区: Automobile
标 题: Volvo你妈叫你老实做实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27 23:40:31 2013, 美东)
事实篇:
上次我引用iihs 2011年的报告
www.iihs.org/externaldata/srdata/docs/sr4605.pdf
指出在2006-2009年volvo唯一有数据的车型xc90每一百万车年死28个司机(仅仅司机)
。同时和xc90非常接近的Acura MDX死了11个司机。Ford Edge 表现很好,保护了所有
司机。另外本田的Odyssey和Pilot表现也很好,成绩是17和20。可是有人质疑这个数据
是否有足够说服力。所以我把更早的一个death rate报告找出来。这个是iihs 2001和
2004年间的报告。
www.iihs.org/sr/pdfs/sr4204.pdf
这里是数据:(all data base trim)
S40 89 (3082 lbs. 168 hp for 2004, MSRP 22990) vs. Civic 74 (2449 lbs, 115
hp for 2004, msrp 13010)
S60 34 vs. Accord 35
V70 26 vs. Odyssey 17
另外S80是29,本田没有对应车型。不过这个大sedan表现已经是垃圾无比了。我很有用
it代替v70的冲动。
结合以上数据表明,在短短的8年间,如果开xc90, s40, s60和v70的人改开MDX, Civic
, Accord和Odyssey,四种车每四百万车年就有40个生命可以继续活下来。所以总共四
年volvo‘害’死了160条人命。(如果算错请指出,大概意思应该是对的。)也许很多
人很难接受这个数据,但是白纸黑字的东西,希望我们还是讨论事实为主。很难想象一
个以安全为唯一卖点的车表现如此不济。相比volvo在各种测试里面八面风光,这种实
际表现极为令人不齿。希望所有买车的人如果不是有什么特别愿意,请远离volvo,起
码你可以选择本田。(当然如果你有钱自然有极品安全车tesla, lc/lx/sequoia等你。)
分析篇
昨天有高人说我这个结论是统计没学好。说的很对,惭愧得很。昨天晚上我借了一本
Cassella and Burger 2nd eidtion (开本田的没钱,你懂的。)仔细看了看。结果还
是没明白统计怎么一回事情。好在上海淀走读高中老师给教过一点概率,就试着分析一
下,如有不对请高手指点。
Scenario 1:
如果假设Volvo和本田同样安全,i.e.,任选一对车比,本田1/3胜,1/3平,1/3负。要
本田四次都不输的概率是多少?
这个情形比较简单,每次不输的概率是2/3,所以四次就是16/81,20%左右。所以如果
两个车厂同样安全,iihs搞这样的调查,每五次才可以拿到一次这样的结果。平心而论
,哪个车牌子更安全,这个事实永远是未知的。所以我们买车的时候也多少是个赌博。
简单说,一个追求安全的人,到底应该压本田还是Volvo,事实告诉我们压本田有80%可
能性是对的,Volvo 20%。尼玛,要是Vegas有这么一个游戏,我肯定all in了。
Scenario 2:
如果假设Volvo和本田同样安全,i.e.,任选一对车比,本田1/3胜,1/3平,1/3负。要
本田三胜不负的概率是多少?
这个对没有文化的本田车主比较难,我请教了一个Nisssan车主才高明白。法国车主么
,数学是杠杠的。他告诉我一共有c(4,3)个方式出现这个结果。c(4,3)是什么我不知道
,法国车主告诉我这个是4,肯定没错了。剩下简单,三次要赢是(1/3)三次方乘2/3
。反正总共下来就是8/81。看见这玩意我顿时呆了。小于10%的偶然事件。Cassella
and Burger二佰多页里面好像说这个算是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了吧?来来来,
LeopardLeo你跟我一起念一遍:
We can reject the null hypothesis that Volvo is as safe as Honda with 10%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我告诉你numbers do not lie, but you can alwasy rig
tests. 就是这么简单。
to be continued.
--
※ 修改:·qqzj 於 Aug 28 09:47:41 2013 修改本文·[FROM: 99.]
※ 来源:·BBS 未名空间站 海外: mitbbs.com 中国: mitbbs.cn·[FROM: 99.]
Wednesday, August 28, 2013
Volvo你妈叫你老实做实验。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